近来,一个新词“香椿自由”突然走红网络,它取代“车厘子自由”,成为网友拿来衡量财富水平的新标准。吃得起香椿,似乎已经变成一件小有难度的事。
今年3月中旬,市场上的香椿价格一度出现暴涨,最高甚至超过200元一斤。有人做了张换算表:1斤香椿的价格,等于39只小龙虾、10只鲍鱼、1只波士顿龙虾……

香椿是多年生落叶乔木,别名椿、春甜树,由于叶厚牙嫩,香味浓郁,自古便已被人做成各类菜肴,常见如香椿拌豆腐、香椿炒鸡蛋,“长春不老汉王愿,食之竟月香齿颊。”近代名人康有为更是曾吟诗一首,可见对其喜爱之至。
每年春季谷雨前后,也即4月中旬,是香椿上市的季节。不时不食,人们吃香椿,大多都只爱吃谷雨前夕香椿的嫩芽。

一位摊贩老板曾告诉媒体,香椿刚上市确实卖得贵,也卖过两天200元一斤的香椿,但价格很快回归正常,在他看来,香椿价格持续走高一事,或为炒作或调侃。
尽管一度被热捧,但“香椿自由”实际价格也并没有网上热议的那么高。根据多家电商平台数据显示,北京地区近两个月来香椿每两均价为11.1元,价格区间在9.5元~13.5元,售价最高的时候是2月末,平均每两售价13元左右。三月上旬均价在12元/两。3月15日之后,价格更是降到10元/两。
不过,由于香椿本身在菜市场多以两(或50克)为计量单位,其价格也要比一般蔬菜高出不少。
一部分原因在于它的物流成本较高。据悉,由于椿芽每年只能收成一次且都是在“谷雨”前,商品销售周期非常短,属于C类商品,包装和运输都较为严苛,必须用泡沫保温箱全程冷链。

香椿每年的价格走势都颇为相似,为什么在今年成为热点话题?有业内人士认为,“商品的推手很重要。”
继“车厘子自由”走红之后,“xx自由”已经成为一种新的营销套路,不同季节有相应的时令鲜货接棒。
商品货源少、单价高、口感独特、季节限定……这些看似自带“网红属性”的商品,背后往往是商家的营销,如文章开头某生鲜新零售商家制作的香椿换算表,就在社交网络上广为传播。
由于香椿本身强时令性、地域性特征,本身价格也难免有所波动。上市前期,香椿产地偏南方地区,前述永辉云创的蔬果买手表示,香椿产地有昆明、重庆、成都,后期受地域气候差异,逐渐转移到北方地区。
另外,冷热气候、雨晴天气也会对香椿价格产生影响,“香椿一天一个价”。 永辉超市方面表示,香椿在全国不同大区的定价并没有特别要求,根据不同区域市场行情进行定价。

这种地域性差异,也体现在消费偏爱上。线下方面较难统计,但我们经走访发现,多以中老年人购买为主,年轻人消费者并不多。
但在线上维度,由于本身年轻人用户基数较大,香椿网购也颇受年轻人喜爱。以京东到家为例,80后、90后是主力消费人群,占比超过80%,70后占比接近15%。值得注意的是,这个结果也受平台用户特征影响。据悉,65后的线上消费占比不到3%。从性别上看,男女购买比例为3:7。
从城市方面来看,北京、南京、上海、成都和西安是香椿消费最高频的TOP5城市。其中尤以北京最为突出,占到京东到家平台香椿全国总销量接近30%。此外,福州、中山、扬州、嘉兴和泉州等东南沿海一带,则对香椿不太感冒。
其实,人们之所以消费或者讨论“车厘子自由”、“奶茶自由”、“口红自由”…… 关注的并非功能属性,而是商品背后承载的“符号意义”,如文章开头所提到的“衡量财富的新标准”,其实背后也是一种身份的象征。这也进一步推动了人们在社交网络和生活中不知疲倦的分享和讨论。
香椿的价格已经开始回落,与其炒这些话题,还不如去一乙农场自己认种、认养农作物,不仅价格便宜,也能娱乐休闲时光~